教授观点|旁观西贝冲突
发布时间:2025-09-17 浏览次数:10
关于这次的西贝和罗永浩冲突,尽管网上一边倒地认为西贝老贾处置不当,损失惨重。
我却不这么认为,如果我是西贝的顾问,一定支持老贾硬刚,但会略微调整一下方式,不要那么强硬,至少不要老贾自己来表达强硬。
讨论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确两个预设:一是关于餐饮业的,我认为大部分存在了一定时间的餐饮品牌(10年以上),一般已经具备了自己的客户群体(50%的营业额来自老客户),同时基本了解自己的特点,也已经明白自己不可能服务所有人,只能服务部分群体,且相对明确了自己服务定位的客户群体特征。我相信西贝也一定存在自己的稳定客群,这些客户是不太容易轻易失去的。
企业和品牌寻找自己客户群体的方式,就是利用自己的特点,换言之自己特点就是客户筛选的过滤器。因此,在任何时候,坚持自己特点这件事是必须的,新客户往往正是通过企业对于自身特征的坚持过程获得的。西贝老贾是有人设的,且人设是与品牌绑定的,个体与企业的特点是共享的。这次的表达尽管表达得不够好,但依旧体现了特点、强化了特点。
综上,西贝回应罗永浩的关键判断,一是自己已有客户群体的稳定性如何,如果不够稳定,就只能忍气吞声,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二是罗永浩言论是否触及了自己的立身特点,如果触及了关键差异点,就必须反击,只有反击才能强化差异化特征。
另外,在今天这样的大环境下,外部环境固然对餐饮品牌有很大影响,但对于一家团队上万的庞大餐饮品牌而言,如何调动内部积极性、形成精诚团结的战斗力,更为重要,如果可以借助罗永浩的力量,形成团队的危机意识,转化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破釜沉舟力量,对于西贝而言,同样重要。
第二个预设,很多网红看起来是迎合大众、把自己装扮为大众利益代言人,但他自己也一定明白,他赚的钱本质上是金主的钱,得罪了金主,就没赚钱机会了。这次大量民营企业、尤其是餐饮企业纷纷站队西贝,餐饮业其实也是很多网红的收入基本盘,因此我认为网红们也会控制分寸、不敢过于造次。
最重要的,我认为是绝大多数人是不能理解大规模企业的运作模式的。任何大型企业的生存关键其实是结构,就像建筑,小房子的关键是各类材料都要坚固,但大型建筑的关键是框架结构, 结构稳固就能长久,其他材料(如墙体)反而可以轻盈。企业也同样如此,小公司希望人人都是精兵强将,大公司反而不行,因为人员流动的风险太大,因此必须构建结构,同时保证结构关键点的人才稳定,以降低对普通员工的要求。换句话说,公司越大,规避风险的排序就越高,就一定会牺牲部分其他因素。不仅对人员如此,对待产品也是要在稳定性和单个产品品质之间寻找平衡。我经常说,最厉害的产品就是“均值高且方差小”,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减小方差而不得不接受均值降低的痛苦过程。
大型餐饮企业,一定会在食品安全风险和好吃之间寻找均衡点,为了食品安全集中采购、集中加工、集中配送,但牺牲的往往就是口感,而这些“集中”的方式,事实上就是企业的“结构”,企业管理也聚焦成了把控结构上的关键点,这种集中也就成了很多人理解中的“预制”。
可以打破这种魔咒吗?就不能均值高且方差小吗?可以的,只能定制化、只能小规模、只能客户集中,支撑日本工匠的就是行业细分和隐形冠军,赛道越小、客户越聚焦、需求越同质,才能实现质量不断提高且成本不断降低(注意不是价格低)。
课堂上木屋烧烤案例讨论,一个小组提出了一个建议:细分多个辣度,客户可以点不同辣度以提升客户体验。我问他,你觉得这个建议需要什么样的成本?小组觉得花不了多少钱。我笑着告诉他以下几点:
不管小组认为要花多少钱,都要乘以门店数量;
这件事增加了点餐和制作的复杂度,同时大大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性,点错、烤错、上错,一旦出错可能使得客户体验的方差大幅增加;
为了避免出错,就要开展培训、引进相对较好的员工,就是记录、监督,还要处理客户投诉,增加大量的管理成本,这些费用也要乘以店铺数量。
最后,我告诉全体同学,提出一个建议,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但区分MBA和普通人的,是你理解每一个建议背后的成本,以及你可以为这个成本做好应对方案。
我从小就培养女儿发现问题的能力,不过当她第一次去实习的时候,我告诫她一句话:从今天开始,你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消费者了,当你面对任何一个人的工作,指出别人的问题很容易,但在开口之前请先想好一件事,如果你不能做得比别人好、如果你不能帮助别人做出好的结果,最好先闭嘴!
不知道西贝老贾是否曾闪过这样的念头:餐饮,何必做大。

咨询热线
EMBA在线报名
DBA在线报名
后EMBA在线报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