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随笔|数千年国学风骚,一朝寸堂博观---记首期《国学》课有感
发布时间:2020-11-05 浏览次数:267
近两年来,不太关注网红的我喜欢上了李子柒,惊讶于这样一个20来岁、没上过大学的农村小姑娘,默默地向网民展示着中国乡村之美、中华传统之美,并赢得了2000多万粉丝和世界的关注。
从中国乡村直播,到法国街头的古筝弹奏,意大利街头的汉服秀,以及世界各地涌现越来越多的孔府学院,中国年轻的一代正主动肩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任,他们不再羡慕西方的建筑美、艺术美和音乐美,而是回归中华传统,让中国特色的古典美在世界的舞台绽放,熠熠生辉,并为之骄傲。那些曾被我们摒弃的“三字经”“道德经”又开始重回幼儿课堂,《国学》成为儿童启蒙教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次收到EMBA课表时,窃喜于竟有《国学》这样一门课,而且把它放在第一学期的第一节课,由孙健教授主讲。百度了下孙健老师的履历, 他丰厚的学术成果让我对这门课充满了期待。
10月23日这一天终于到来。其实,短短两天16个小时,要把一门学问讲清楚是个极大的挑战,然而若用现代学科的分支来评价孙健教授的课的话,这不仅是一门国学课、文学课,还是门哲学、美学、管理学、历史、教育、心理学和神学课……
1.哲学:教授以一部《周易》开讲,其“道”贯穿始终。五千年前的《周易》几乎囊括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全部智慧,它是中华民族区别于西方文明最根本的精神,是中国哲学的起点,也是中国古代科学的源头。周易之“道”是万有阴阳二象性定律,它表面上揭示了事物的两面性,实际上运用了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辩证的方法论,揭示了宇宙、事物发展、变化的周期与自然规律。诸事有阴阳,而经起始盛衰继而复始之循环,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互生,适用于任何学派、任何科学、任何专业。
世界经济曾经历过古丝绸之路的欧亚大融合,两次世界性战役的破坏、复苏,经济危机的低谷,继而到全球贸易、文化的进一步开放;如今各国贸易壁垒再生,逆全球化的趋势抬头,伴随着新冠肺炎的考验,各行各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需要我们运用民族固有的睿智眼光来判断和应对。所谓阴阳互生,机中早已有危,危中亦有机。对于传统的家电行业来说,把握住经济运行的周期,深挖细分市场,精益制造,打造中国自己的民族品牌,顺应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趋势,提前布局产业链,才不会在洪大的经济浪潮下独自裸泳。
2.文学: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些曾烂熟于心的词句在孙教授的启发下,又有了新的体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君子学道是为了探寻本源,而非为他人。所以即使不为人所了解,也不恼怒。儒学教的是做人之道,修身之道。以德为体,以人为本,以和与义为贵。于管理而言,个人立德为先,要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不将个人得失看得过重,敢于入世,敢于奉献,敢于担当责任,才能有集体凝聚力、感召力;有同理心,关心同僚、下属、客户的利益,敢于放权,委以信任,才能人尽其才,产生裂变效应,实现团队力量最大化;时时自驱,善于学习,秉承“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日日新,时时新,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不断突破自我。
3.历史:先秦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集粹,《易经》《孙子兵法》《道德经》至今在海外被大量转译热销;它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明交汇,垫定了中西方文明的发端,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思想流派和艺术形式,而每一个时代的文化色彩又与其历史息息相关。汉兴赋;乱世三国尚军事权谋;魏晋多名士,佛教文化的兴盛引领了敦煌壁画热,五言&七言诗盛行;大运河修建于重商的隋朝;大唐于盛衰间诞生诗仙&诗圣;词及科举制成于重文轻武的宋朝;杂曲形于疆域辽阔的元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也可以明镜自身。
在介绍整个国学兴衰史期间,孙教授还给我们推荐了四本儿童国学启蒙书藉,浅谈中医医理,共赏《富春山居图》,讲解了佛家的因果律,内容之广,意境之美,使我们不禁在感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还引发了对工作、生活、对生命价值的重新思考;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想国学的魅力就在于驱人博学、审问、慎思和笃行。在与国学的碰撞中,我深刻意识到自身在管理上的不足,缺乏战略眼光和洞穿本质的能力,创新的行动力还不够果决,但自省是个好的开始,我会予思于行,用时间和行动来慢慢沉淀,希望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里,身边师生的带领下,自己会越来越优秀。
(供稿:EMBA2001班 孙皖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