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政国谢毅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布时间:2013-12-21 浏览次数:18
中国科学院2013年院士增选结果于12月19日正式对外公布,我校赵政国教授、谢毅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政国,实验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教授。1956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靖县。1978年-1988年在中国科大学习并获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瑞士联邦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ETHZ)做博士后和研究助理。1997年受聘中科院人才项目入选者计划到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任北京谱仪量能器组组长,物理一室主任,BES合作组发言人。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1年-2008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做访问教授和研究员,从事强子对撞机上的D0和ATLAS实验。2008年入选中组部创新人才计划,任中国科大教授。2009年被选为BES合作组发言人(co-spokesperson, 2009-2012);2011年被选为ATLAS Collaboration Board的15个顾问之一;因在BES和ATLAS实验上的突出贡献,2012年入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03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均为第一获奖人。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赵政国长期从事粒子物理实验研究,在探测器研制、建造、运行,物理分析以及组织领导大型国际合作有丰富的经验。在ETHZ工作期间,与合作者建造了特殊结构的弯晶谱仪,精确测量了奇异π氢、π氘原子因强相互作用引起的基态能级的偏移并首次观测到其谱线展宽。结果对确定π-核子系统的耦合常数,检验和发展手征微扰理论至关重要。与合作者通过对飞行π介子束的测量,否定了KARMEN实验报道的发现重中性粒子的结果。在任高能所物理一室主任、BES合作组发言人其间,在北京谱仪上直接领导和主持进行了2-5GeV能区R值的精确测量,其结果对由弱电数据间接寻找Higgs粒子及其质量拟合以及精确检验标准模型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受到国际高能物理界的高度赞赏和重视;R值的结果被国际粒子数据手册收录且被写入教科书。在大型强子对碰机上的ATLAS实验中,为精密m子谱仪的建造做出了重要贡献, 并对双玻色子物理及Higgs粒子的发现做出了直接贡献。2008年到科大工作以来,成立了粒子物理科学和技术中心,建立了一支较强的核与粒子物理实验队伍。本人主要从事大型强子对碰机上的ATLAS实验和北京正负电子对碰机上的北京谱仪实验。
延伸阅读:赵政国:科学家的奋斗与梦想
谢毅,1967年7月出生于安徽,中共党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1984年-1988年就读于厦门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1996年就读于中国科大应用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97年-1998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任博士后。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03年获中科院-拜耳青年科学家奖;2006年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08年成为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13年获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谢毅于2000年入选教育部第三批长江特聘教授,是化学领域第一位女性长江学者。2003年起作为学术带头人主持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也是迄今为止基金委化学部唯一一位女性担任的群体学术带头人。担任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担任英国皇家化学会和中国化学会合办刊物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副主编及RSC的Materials Horizons等5个英文期刊及《化学学报》等4个中文期刊的编委。
谢毅教授的主要科研贡献包括:将溶剂热合成技术发展成制备III-V族非氧化物的普适性方法,有关工作发表在Science (1996,第一作者), 这方面的工作入选了无机专业教科书,该系列工作获得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注重从固体化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从物质的内在特征结构为导向来控制它们的生长,同时建立和发展了系列结合特征晶体结构和特征模板导向的二元协同策略来构筑三维组装结构,该系列工作获得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提出了利用无机固体中丰富的相变行为和半导体二维超薄结构这两种新思路来实现电声输运的同时优化,获得了高转化效率的新热电材料,这大大区别于国际上通常采用纳米化降低热导的方法来提高热电效率,相关工作在《美国化学会志》上连续发表了5篇论文,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做长篇专题评述,国际同行又评价她们提出的体系和方法是“有潜力的今后寻找热电材料的方向”。在低维固体中的电、声调制领域,谢毅课题组还发展了无机类石墨烯化学,解决了这类超薄结构无法给出精确原子位置的难题,进而揭示了半导体二维超薄结构的精细结构、电子结构与热电、光电基本性能之间的调控规律,该系列工作发表了3篇《自然•通讯》和十几篇《美国化学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论文,还为英国皇家化学会著名综述刊物《化学评论综述》撰写了2篇指导性评述,这部分工作使她们小组成为目前国际上在该领域持续活跃的几个主要研究小组之一。
延伸阅读:谢毅:“顺其自然”背后的科研“哲学”
另据校友新创基金会和校友总会查询,本次新增选的中科院院士中,我校校友杨秀荣(633)、张培震(我校79级北京研究生院研究生)光荣当选。杨秀荣现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培震现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同日公布的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中,我校78届校友刘文清光荣当选。刘文清现为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大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教授。据初步统计,目前我校毕业生中已有59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从391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53名新院士。同时,经院士推荐、通信预选和全体院士无记名投票选举等环节,产生了9名外籍院士。
(校新闻中心、人力资源部)